首页 >> 活动报告 >> 活动报告 >> 正文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纪要
来源:中国动物学会原生物分会 时间:2012/1/5 11:57:24
一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7月10到15日在浙江省临安县召开。在代表们的共同努力下,这次大会达到了预期目的。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48个单位97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教授、研究员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7名,讲师、助理研究员、工程师37名,研究生14名。女代表33名,占代表总数的34%。中国动物学会派代表参加会议。浙江省临安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县政协、省科协的领导分别参加了会议。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张作人教授在开幕式上致了开幕词。全体代表听取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秘书长沈韫芬副教授代表第一届理事会作的“四年来学会工作报告”。大会补充、修改并通过了《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学会章程》。大会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投票选举产生了16名理事组成的中国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充实了一批年富力强的理事。新理事会的理事平均年龄60岁。16名新理事是(按新氏笔划为序):马成伦、王捷、史新柏、江静波、李连祥、李英杰、沈韫芬、庞延斌、陈启鎏、陈阅增、郑执中、张汉光、曹同庚、倪达书、谭智源,台湾一名(暂缺)。7月11日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一致推选张作人教授为名誉理事长,选举倪达书任理事长。李英杰、庞延斌、史新柏、沈韫芬任副理事长,李连祥任秘书长,聘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汪建国任副秘书长。第一届理事会中一些德高望重的年高的理事这次退出了学会的领导机构,代表们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二
大会肯定了第一届理事会期间所取得的成绩。自1981年5月在武昌成立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学会四年来,学会在组织上有了较大的发展,至今已有会员168名。共召开了三次全国性原生动物学术讨论会,参加人数达254人次。三本论文汇编共收集论文329篇,所涉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原生动物的区系、分类、系统发育与演化、生理生化、生态、细胞遗传以及医学、环境科学和地学等。充分说明了我国原动物学研究的兴旺发达,在农、林、牧、渔、医、环保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学会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国际上显示出我国原生动物学的研究水平,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为推动我国原生动物学发展起了很大作用。1981年,史新柏副理事长参加了在波兰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原生动物学学会议;沈韫芬秘书长参加了美国原生动物学家学会年会。1982年,陈阅增、赵保国、史新柏、庞延斌等四位理事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纤毛虫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会议和美国原生动物学家年会。江静波理事在广州主持了中山大学和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举办的“医学原虫学习班”,并请英国伦敦大学Bray教授讲课。1983年,史新柏、庞延斌、张小云三位同志参加了日本仙台东北大学木通度宏一教授主持的“亚洲地区纤毛虫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会议”。1984年,江静波理事出席了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热带病和疟疾会议并访问了美国几所大学。1985年6月,沈韫芬、曹同庚、李靖炎、沈锡祺、张小云、林宇光等六同志应邀参加了第七届国际原生动物学学会议。期间,国际委员会已正式批准中国作为一个成员参加国际原生动物学学会,并在委员会有一名正式委员。钟惠澜教授先后应邀去美国、西德、加拿大参加学术会议,讲学等。我们的学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声誉。1984年,国际原生动物学家协会授予张作人教授名誉会员的称号;1985年,国际原生动物学家协会授予倪达书教授名誉会员的称号。钟惠澜教授也获得美国热带医学、卫生学学会名誉会员和苏联大科学院名誉会员的称号。学会决定由山东师范大学张汉光同志负责组织编写的“原生动物学科技普及知识丛书”,已有12分册编写出初稿,目前正急待解决联系出版事宜。
三
在华东师范大学原生动物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资助下,编辑、出版了《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列入汇编的论文摘要131篇,由代表带来的论文5篇,共计136篇论文,其中原生动物细胞学42篇,分类学29篇,人体和畜牧寄生原虫学38篇以及原生动物生态学26篇,专题报告1篇。
在学术报告大会上,沈韫芬同志介绍了第七届国际原生动物学学会议的盛况。张作人、李英杰、史新柏、王正仪、陆群、柴建原、钟惠澜、傅振幸、苏晓群、卢莉等十位同志作了专题和论文报告。与会代表认为,这次学术讨论会的论文在质量上有所提高,数量上有所增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张作人教授所作的“再谈谈原生动物学研究工作对生命之科学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再次强调了原生动物学研究在发展国民经济和生物学基础理论方面的重大意义。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钟惠澜教授也在大会上按照“双百”方针,畅所欲言,为年轻一代树立了好榜样。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有五位从事原生动物研究的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在大会上作了报告,有的已有较高的水平,充分显示出我们学会的青年实习,也证明原生动物研究是后继有人,这是值得高兴的。各分组交流的论文,内容十分广泛,代表们严肃认真,学术空气浓厚。会上张贴的论文8篇,这是在学术讨论会上值得提倡的好形式。
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学会的中心任务是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学会的活动包括学术活动、科普活动、青少年活动、外事活动及知识更新等,为此,今后工作的重点是:
1.改进学术工作,对学术活动质量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原生动物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工作。在着重发展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同时,加强基础研究。我国原生动物学科的研究取得不少的成果,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不足之处,譬如说,至今还没有一本原生动物学教科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能逐步地组织、落实编写任务。
2.继续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逐步建立与友好国家的原生动物学术团体双边的固定学术联系;有计划地邀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学会和会员们应积极支持和提交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参加1986年在我国召开的“第二届亚洲纤毛虫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会议”。
3.继续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充分利用各种科普手段,包括科技知识讲座、图片展览、电影、幻灯、电视录象、科普丛书等,广泛地宣传原生动物学研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还应把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列入工作议程。
4.学会是群众性的学术团体,经费严重不足,致使有些活动无法开展,学会应向中国动物学会反映具体情况,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利我国原生动物学科的发展。
5.理事会决定,由第一军医大学负责筹备1987年第四季度在广州召开“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希望全体会员继续努力,有较多数量和较高水平的论文参加会议。
对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给予本次会议的支持,代表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纪要于1985年7月14日下午经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全体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