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报告 >> 活动报告 >> 正文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纪要
来源:中国动物学会原生物分会 时间:2012/1/5 12:04:00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8日到12日在重庆空军招待所召开。参加代会的代表74人,来自17省、市、自治区34个单位,由于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大会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重庆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秦书仁副教授和副院长龙正宁副教授等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和闭幕式,并讲了话。
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倪达书教授由于身体欠佳未能到会,沈韫芬教授在开幕上宣读了倪达书理事长的书面开幕词。
全体代表听取了第二届理事会李连祥秘书长代表第二届理事会作的“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
大会修改、补充并通过了《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章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郑英同志设计了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徽,学会对她表示感谢。
在充分地酝酿、协商的基础上,代表们投票选举了15名理事组成的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充分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年轻理事,新理事平均年龄为55.4岁。15位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是:马成伦、王捷、史新柏、伦照荣、沈韫芬、汪建国、庞延斌、宋微波、李连祥、李英杰、陈启鎏、陈阅增、张汉光、徐振康、曹同庚。10月8日,召开了三届一次理事会议,根据章程,一致推选第一届和第二届理事长张作人教授、倪达书教授为名誉理事长,选举沈韫芬任理事长,史新柏、李连祥、李英杰、庞延斌任副理事长,汪建国任秘书长。
第二届理事倪达书、江静波、郑执中、谭智源等四位教授这次退出了学会的领导机构,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代表们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大会肯定了第二届理事会任职期间所取得的成绩。
在组织建设方面,第二届理事会任职期间接纳了86名具有中级职称和硕士研究生以上职称和学位的原生动物学工作者入会。至今学会会员有一半以上获得了高级职称。会员们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有的达到国际水平。中国原生动物学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都进入了新时期,原生动物学科后继有人,朝气蓬勃,兴旺发达。
在学术交流和知识更新方面,第二届理事会任职期间召开了两次学术讨论会,编集了第三、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共收入了309篇论文和摘要,论文报告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原生动物区系分类学、原生动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原生动物生理生化、原生动物生态学、原生动物细胞遗传、形态发生学和医学原生动物学、环境科学以及地学等,充分说明了原生动物学的研究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医学、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前景,与人民的身心健康、生活生存是息息相关的。
1986年11月15--24日,学会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举办了原生动物纤毛虫染色技术培训班,有12个省、市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35位同志参加了学习,学会副理事长史新柏教授带病讲授了他从事纤毛虫研究多年积累的方法和经验,边讲课边实践,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1988年7月5日-10日,学会和中山大学寄生虫研究室联合举办了“寄生原生动物及电镜技术进展”讲习班,来自17个省、市、自治区的37位同志参加了学习,英国格拉斯哥(Glasgow)大学的维克曼(L.Vickerman)教授和蒂特莱(L.Tetley)博士讲授了原生动物学的新进展和传授的电镜技术,由于中山大学寄生虫研究室同志们的努力,讲习班办得很成功,受到学员们的好评。
1989年7月10--17日,我国有17位原生动物学工作者参加了在日本筑波市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原生动物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论文29篇,国际原生动物学学会委员会有了中国委员两名,他们是浓韫芬教授和庞延斌教授。
1989年10月21--24日,原生动物学学会组织了57篇论文参加了中国动物学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五十五周年年会。会上,有46名会员受到“动物学工作三十年”的表彰。
在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的资助下,学会编辑出版了《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收入汇编的论文摘要195篇,其中原生动物细胞学42篇,寄生原生动物学78篇,原生幼物分类学44篇,原生动物生态学31篇。
在这次大会上,浓韫芬教授代表陈阅增教授介绍了第八届国际原生动物学术会议的盛况。周增垣、谭智源、史新柏、史美清、何建国、马秋云、严共华、陈金富、张其中、王士正、吴萍、李连祥、杨明义、顾曼如、肖广庆、丘子健、杨仙玉、高兴政、宋宗臣、赵灿熙、韩范等21位先生先后向大会作了专题和论文报告。李连祥教授还为大会提供了“臂轮凹口虫生活史”的电视录相,得到代表们的好评。
这次学术讨论会的论文在质量上有所提高,在数量上增长也很快,青年作者的论文约占1/3,说明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是后继有人,老、中、青结构的比例基本上各占1/3。从论文汇编中还可以看到,我国医学寄生原生动物方面有很强的研究队伍,原生动物细胞学、区系分类学和生态学各方面都有许多新成果。
大会还分为原生动物细胞学组、寄生原生动物学组和原生动物区系分类学、生态学组三个小组进行学术报告,交流了科技成果,并给学会提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大会和小组学术交流的学术空气浓厚,报告人报告得简明扼要,代表们积极思考,在学术上真正发扬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共同商榷的好学风。
在我国原生动物学科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要继续追求更快的发展,在第三届理事会任职期间,学会的工作重点是:
1.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坚持以后的每次学术讨论会都将论文摘要汇编铅印成册,并不断提高质量,还要积极争取公开出版。
2.第二届理事长倪达书教授在书面开幕词中指出,我国至今还没有一本中文的“原生动物学”。希望能组织一个编辑委员会分门别类组织专家编写。这件事在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纪要中已提出,本届理事会已讨论会,要积极联系出版社,逐步地组织、落实编写任务。
3.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在会员的知识更新方面多做工作,齐抓紧原生动物学科学普及工作,利用图片、电视录相、科普丛书等,广泛地宣传、普及原生动物学研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4.学会的活动经费较少,除中国动物学会、挂靠单位、会议筹办单位等资助外,请全体会员随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信息,在会员们的支持下使学会工作更活跃地开展,以利我国原生动物学科的发展。
5.理事会提出,为庆祝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成立十周年,面对未来,将于1991年5月下旬在青岛海洋大学召开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即原生动物学青年学术讨论会,并请宋微波理事向该校有关领导请示汇报,组织筹备。学会希望年长的会员热情支持年轻同志参加会议,并希望青年原生动物学工作者积极向学会递交论文,参加原生动物学青年学术讨论会。
6.理事会提出,1993年在山东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委托山东师范大学筹备,请张汉光理事向有关领导请示汇 报,并请曲阜师范大学郑又雄委员协助筹备。
代表们对重庆师范学院、第三军医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给予本次会议的支持,深示谢意。
本纪要于1990年10月10日全体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