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报告 >> 活动报告 >> 正文
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纪要
来源:中国动物学会原生物分会 时间:2012/1/5 13:43:46
(1993年9月17日通过)
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9月13-18日在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59人,分别来自12个省、市30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代表中的教授、研究员1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24人。女代表12人。由于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大会开得非常成功。
山东师范大学刘永铨副校长、科研处邱奉昌处长、生物系主任赵彦修博士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刘副校长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向大会致贺词。
大会开幕式由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张汉光教授主持。中国动物学会发来了贺信。大会对名誉理事长张作人教授和倪达书研究员的不幸逝世,表示哀掉并勉怀他俩对我国原生动物学所作的贡献。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沈韫芬研究员致开幕词,学会秘书长汪建国副研究员代表第三届理事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
在充分酝酿、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代表们投票选举产生了17位理事组成的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充实了一批年轻的理事。新一届理事会的理事平均年龄52岁。17位理事(以姓氏笔划为序)是:丁明孝、马成伦、史新柏、丘子建、伦照荣、沈韫芬、汪建国、余育和、宋微波、李明、李英杰、李连祥、李德昌、庞延斌、陈阅增、张汉光、徐振康。9月13日,召开了四届一次理事会,选举沈韫芬任理事长,史新柏、李英杰、庞延斌、汪建国任副理事长,汪建国兼任秘书长,聘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肖武汉任副秘书长。
在本次代表大会上,第三届理事王捷、陈启鎏、曹同庚等三位教授退出了学会领导机构。全体会员都不会忘记他们对学会工作和发展中国原生动物学所作出的贡献,并向他们深表敬意。
大会肯定了第三届理事会任职期间所得的工作成绩。
在组织建设方面,三年来共发展会员49名,他们中绝大多数是近几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至今,我会会员278名。
在学术活动方面,学会于1991年5月21-25日在青岛市召开了“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暨青年学术讨论会”,即第六次学术讨论会。会议上,青年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报告认真、讨论热烈,自始自终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氛,他们在学术界前辈的指导下,取得了许多国内领先和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今年7月25日至8月1日,我国陆仲康、沈韫芬、包文美、余育和、宋微波、陈启军等七位先生应邀参加了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九届国际原生动物学大会。我国原生动物学家提交了22篇论文,反映了中国原生动物学研究水平,树立了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另外,学会还争取到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专家委员会的资助,正在组织编写《原生动物学》专著。目前,大部分书稿已经完成。
本次学术讨论共收到论文报告83篇。会前,学会编辑出版了《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汇集了82篇论文摘要。代表带交大会1篇。其中,原生动物细胞学论文17篇,寄生原生动物学论文27篇,原生动物分类学论文17篇,原生动物生态学论文22篇。为纪念第一任理事长和第二任理事长,学会还在本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中编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提供的“张作人教授的生平介绍”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供的“倪达书教授的生平介绍”,以表达全体会员的怀念之情。
在本次大会上,宋微波教授介绍了第九届国际原生动物学大会盛况。
第四届理事会召开了四届二次会议,为开好本次学术讨论会进行了周密的安排。
在学术报告大会上,陈启鎏、沈韫芬、李德昌、丁明孝、余新炳、伦照荣、胡孝素、李全贞、金立墙、范彬、张家埙、李连祥、宋微波、许木启、顾曼如、谭渝云、王静、顾福康、范学铭、谢杏人、牛鲁棋、施之新、苏庆平、安利国、史新柏、余育和、丘子健、张克明等23位先生先后作了学术报告。大会还邀请山东师范大学冯静宜教授作了“簇虫的研究”报告。
学术讨论会的学术气氛浓厚,代表们经过认真的准备,利用电视录相、投影和幻灯机作了精彩的报告,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这次学术讨论会征集的论文虽然数量不多,但在质量上有很大的提高。内容广泛,包括区系分类、系统发育和演化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医学、环境监测、实验技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充分体现出原生动物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的应用科学。
原生动物区系分类学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成果为保护生物资源和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基本资料。我国原生动物区系分类学研究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PFU标准已作为监测水体污染的国家标准颁布,并推广到国外,在国际上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分子生物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新兴领域,如同工酶研究、蛋白质成份变化研究、DNA含量变化的研究、遗传基因的研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表面抗原复合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等,都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开展的崭新的研究领域。
居间纤维的研究,在功能和结构上都有明确的结果,这是新的研究方向。
医学原生动物学研究的论文质量比前几次更充实,工作非常精细,在基础性研究与应用相结合方面有许多新的进展。
鱼类寄生原生动物研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原生动物学界许多后起之秀的学科前沿研究工作都是很出色的,高水平的。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更快地发展中国原生动物学,第四届理事会召开了四届三次会议,讨论了本届理事会在任职期内要开展的主要工作。
1、积极发展会员,壮大原生动物学学会队伍,为发展中国原生动物学培养跨世纪人才。
2、完成《原生动物学》的编写工作,争取早日和读者见面。
3、学会活动经费严重不足,除挂靠单位、会议筹办单位等资助外,请全体理事和会员积极支持学会筹建中国原生动物学发展基金。
4、1995年在上海召开寄生原生动物学学术讨论会,即第八学术讨论会,委托第二军医大学筹办。1997年下半年,即香港回归祖国之后,在广州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讨论会,委托第一军医大学筹办。
5、力争2001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第十一届国际原生动物学大会。
代表们对山东师范大学和曲阜师范大学给本次会议的支持,深表谢意。
附:
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的组成及分工
理 事 长:沈韫芬
副事理长:史新柏 李英杰 庞延斌 汪建国
秘 书 长:汪建国(兼)
副秘书长:肖武汉
理 事:(以姓氏笔划为序)
丁明孝 马成伦 史新柏 丘子建 伦照荣 沈韫芬
汪建国 余育和 宋微波 李 明 李英杰 李连祥
李德昌 庞延斌 陈阅增 张汉光 高兴政* 徐振康
管惟滨*
* 1995年5月增补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