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报告 >> 活动报告 >> 正文
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纪要
来源:中国动物学会原生物分会 时间:2012/1/5 13:51:51
(2007年10月13日通过)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于2007年10月11-14日在昆明市教育宾馆召开。此次学术讨论会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承办。与会代表共106人,分别来自16个省、市、自治区,26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代表中教授、研究员1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2人。
大会开幕式由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文建凡研究员主持。会议正式开始前,全体与会代表向2006年离世的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创始人、我国著名原生动物学家、学会名誉理事长沈韫芬院士默哀致敬。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余育和研究员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君兴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陈领副处长、云南省科协学会部林小村部长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杨君兴书记代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张亚平院士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并预祝大会取得丰硕成果;陈领副处长和林小村部长在开幕式上讲话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动物学会发来贺信,对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与会的全体代表致以亲切的问候。
为了使这次大会能顺利召开,学会委托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文建凡研究员筹备此次盛会,并组成了以学会理事长余育和研究员、理事文建凡研究员为会议主席,以副理事长宋微波教授、汪建国研究员、顾福康教授为主任的学术委员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得这次会议能成功举行。
本次学术讨论会共收到论文摘要125篇,会前编辑出版了《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收到的论文摘要中涉及原生动物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53篇,原生动物分类与生态学21篇,寄生原生动物学51篇;汇编后还附有部分会员2003年以来所发表的论文题录。
为了集中反映国内原生动物学界有代表性、系统的研究成果,本次学术讨论会安排了11个大会报告。在学术报告会上,梁爱华、伦照荣、徐奎栋、侯连生、杨仙玉、张龙现、刘光远、张西臣、文建凡、卢思奇和安健等教授分别代表各自的研究团组就其代表性工作向全体与会代表作了综合报告,大大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并为今后的合作研究打下了基础。此外,陈建平、王玉瑶、倪兵、陈季武、李三强、韩红玉、龚迎春、傅诚杰、颜庆云、冯立芳、吴利、宋晓红、刘志新、张翔、顾泽茂、周围、郭蕊、黄为、李媛、温砚子、李艺松、聂宇、赵柳、高巍、田海峰、孙隽、苗苗、伊珍珍、邵晨、鲍小娟、王艳刚、陈相瑞、王荣军、吴加旺、高欣、孙晓婷、章鑫炯、黄幸、杜永芬、李颖、王巧平、文婷、闫晓菲、姜连连、冯宪敏、曹利静、刘慧、曹莉莉、张树任、巍晓静、宋金辉、陈颖盈、徐赓等53位先生/女士在分组交流会上先后作了专业性学术报告。
这次学术讨论会自始至终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氛。代表们准备认真,报告精彩。会议期间,代表们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与深入的交流,大大加强了相关学科领域间的沟通,在交换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的同时也加深了代表们相互的了解和友谊。
这次学术讨论会所征集的论文和大会报告和分组学术报告,不仅涉及了原生动物学研究的方方面面,而且质量较高,是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现状与实际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阅。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形态发生,细胞生物学,环境监测和寄生性原生动物流行病学等研究领域的同时,也较好地把握最新的国际发展动态,发展了一些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有些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通过最近几年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我国年轻一代原生动物学科技工作者在学术界前辈的指导下正在迅速成长和崛起,他们学术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并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是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的未来。
会议期间召开了理事会议,理事会决定2009年在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召开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
本次学术讨论会在学会文建凡理事的认真筹备及全体会员的积极参与下,特别是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科协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这次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代表们向支持单位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文建凡研究员率领的会务组表示深深的谢意。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200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