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动态 >> 研究动态 >> 正文
学会副理事长伦照荣教授团队在PNAS发表论文阐明弓形虫感染引起宿主细胞的生理和病理机制
来源: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时间:2015/3/24 10:02:46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寄生原虫,该虫可以感染所有温血动物并引起相关的弓形虫病。弓形虫是导致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病人如艾滋病,器官移植和癌症等病人继发感染死亡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尽管世界各国对弓形虫的流行病学,生物学特性,感染机理和对宿主的致病性,免疫预防等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弓形虫对宿主细胞的致病机理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典型的如肺弓形虫病。我们知道,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器(CFTR)介导的氯分泌系统对病原体的清除起关键作用。弓形虫这种机会性致病原生动物感染会导致严重的弓形虫性肺炎,对新生儿和艾滋病患者是致死性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伦照荣教授和周文良教授团队以及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的F.J. Ayala教授合作,研究弓形虫对宿主细胞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还是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上,弓形虫的感染均会抑制ATP引起的氯分泌及ATP诱发的细胞内钙水平的升高。他们的研究结果还揭示,弓形虫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这一效应与细胞膜上的P2Y2受体密切相关。他们发现感染弓形虫的宿主细胞的P2Y2受体mRNA表达水平发生异常,从而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氯分泌减少。作者们提出,弓形虫通过扰乱P2Y2受体的正常表达和功能,进一步干扰P2Y2受体的下游信号分子,主要是Gq蛋白依赖的PLC-IP3-Ca2+及PLC-DAG-PKC信号通路,进一步削弱细胞的氯分泌能力。弓形虫削弱细胞氯分泌这一关键特征与因CFTR基因突变所致的囊性纤维化(CF)病人的病症类似,因此作者认为,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细胞氯分泌能力的削弱可能是导致机体炎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该研究结果使我们对包括弓形虫在内的各种病原体感染的生理和病理机制有了更新、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研究结果对研发新一代的抗炎药物提供极有价值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