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报告 >> 活动报告 >> 正文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来源: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时间:2017/12/27 10:26:32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2017年11月)
本届理事会是2013年8月经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九次代表大会选举和2015年8月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增补产生的。四年来,在中国动物学会的指导下、在理事会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分会在学术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人才培养和学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今天,受理事长委托,由我代表本届理事会向大家作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会促研,推动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发展
作为原生动物学科研和教学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一直紧密围绕“为我国原生动物学工作者构筑交流平台,提供学术讨论机会,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促进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努力开展工作。因此,由学会组织的学术讨论会成为完成这一中心任务最重要的平台和途径。过去四年,学会在原有的在奇数年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学术讨论会的基础上,增加了在偶数年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青年学者研讨会,同时鼓励新当选理事适时举办主题鲜明的小型专题讨论会,并利用中国科协等途径申报举办更多的学术会议,为更多的从事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同行们,尤其是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参会学习交流的机会。2014年11月由学会副理事长伦照荣教授与助手赖德华博士在中山大学承办了学会第一届青年学者研讨会,2015年8月由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研究所龚骏研究员协同烟台大学季道德博士在烟台承办了学会第十八次学术讨论会, 2016年6月由学会常务理事黄兵研究员与助手韩红玉研究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承办了学会第二届青年学者研讨会,2016年8月由学会理事巴桑教授在西藏大学承办了学会第一届高原原生动物学专题研讨会,2016年10月由学会理事顾泽茂教授在华中农业大学承办了中国科协第302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原生动物基因资源发掘和利用”。在这一系列的学术讨论会上,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墙报和优秀的年轻学者不断涌现,代表们在会议期间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气氛非常活跃、讨论也异常热烈,达到了学会为广大会员营造展示学术成果、碰撞思想火花的以会促研的办会目标。
过去四年里,在学会的组织、引导和推动下,在大家的积极努力下,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在保持形态分类与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寄生原虫流行病学等传统优势研究领域的同时,很好地把握最新的国际发展动态,在一些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如原生动物基因组学、基因功能、分子免疫学和表观遗传学等)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引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先后发表在PNAS(伦照荣团队 2015、2016、2017),Cell Research (伦照荣团队 2017),Nucleic Acids Research(缪炜团队 2016、2017a、2017b,宋微波团队高珊 2017),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冯耀宇团队 2014、2016),Front Immunol(张西臣团队 2016、2017),The ISME Journal、Water Research、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杨军团队 2015、2017、2017),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olecular Ecology(余育和团队 2016、2017),mBio(宋微波团队高凤 2015)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上;出版专著:海洋浮游无壳寡毛类纤毛虫图谱(张武昌等 2015,科学出版社),Atlas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from China Seas The Bohai Sea and the Yellow Sea (Yanli Lei and Tiegang Li 2016,Springer-Verlag GmbH, Germany and Science Press);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GB/T 346565(类彦立等2017);争取到了包括十三五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张龙现教授、黄兵研究员),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黄兵研究员),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徐奎栋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缪炜研究员)、重点项目(宋微波教授、冯耀宇教授、张龙现教授)、重点国际合作项目(伦照荣教授),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徐奎栋研究员)等一批重要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潘卫庆教授),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邱子健教授、杨照青教授、黄兵研究员)等重要奖励。这些成果突显了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在过去四年里的快速且长足发展。
另一方面,本届理事会以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契机,利用各种机会大力宣传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绩,为广大会员申请各种科研项目做好铺垫。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为例,过去四年里,我会成员在动物口面上和青年/地区基金项目申请上,每年的申请中标项目保持在20项以上,中标率大于50%,远高于动物口25-33%的平均资助率,体现了我学会多年来营造的团结互助、和谐发展的学术氛围和建设理念。
二、从点到面,提升我会国际影响力
学会自成立起就积极参与各种国际和地区性原生动物学学术交流活动,往届理事会相继成功举办了多届亚洲和国际原生动物学大会,为我会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大大提升了中国原生动物学会在国际原生动物界的影响力。2015年10月19-21日,中国海洋大学原生动物学团队主办了“IRCN-BC纤毛虫多样性国际合作网络”(青岛)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加、英、德、意、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的同行参会,向国际同行全面展示了我们在近年来在海洋自由生纤毛虫多样性领域的研究进展。此外,借助各类国际交流与合作,本会会员在国际学术组织中的参与度有了新的发展: 2014年12月,在“亚洲原生生物学会议”(ACOP)上,宋微波教授当选为亚洲原生生物学学会主席,高珊教授当选为秘书长;另外缪炜研究员当选国际四膜虫研究指导委员会ex officio委员,徐奎栋当选WoRMS中国分中心 Coordinator和国际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统中国节点负责人,冯耀宇当选美国微生物学会中国联络人等,进一步体现了我会的重要国际地位。
同时,我会会员以学会组织和个人访问等形式出国交流、合作和参加原生动物学相关会议的交流每年超过百人次。2015年在印度召开的第二届亚洲原生生物学国内有近二十人参加,2016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纤毛虫分子生物学大会国内有十多人参加,2014年伦敦、2016年在关岛召开的国际纤毛虫IRCN-BC国际系列研讨会,学会累计有近20人参会;2016年在俄罗斯召开的国际原生生物学会年会上龚骏研究员发起并组织了“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的Session,2017年在捷克召开的第15届国际原生动物学大会国内有十余家单位三十多人参加。在上述国际会议上,多位学会同仁做了特邀及口头报告。
随着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过去四年中一批青年学者成为国际原生动物学学术期刊的新编委:2015年缪炜、林晓凤、龚骏和邵晨成为Journal of Eukaryotic Microbiology 编委;2016年徐奎栋和邵晨成为European Journal of Protistology编委,高珊、胡晓钟和邵晨成为Acta Protozoologica 编委,伊珍珍成为Protistology编委。另外,徐奎栋成为世界海洋物种登录WoRMS 编委,胡晓钟和缪炜成为Scientific Reports编委,龚骏成为Journal of Microbiology编委,伊珍珍成为Animal systematics和Evolution and Diversity编委,张武昌成为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 编委。
此外,2013年高珊获得国际原生动物学家学会 Holz-Conner 奖,2014年邵晨获得国际原生动物学家学会William Trager奖,2014年类彦立获瑞士日内瓦大学国际保罗布莱尼曼基金奖(Paul Brönnimann Foundation)等国外重要学术奖励。
可以说,过去的四年,我会通过日渐增加和日益密切的国际合作交流全面展示了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速度和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学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以老带新,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过去四年里,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的一些传统研究单位,如中科院水生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通过以老带新、加大年青学者培养和引进力度等方式,建立了老中青结合的研究队伍,有效巩固和推进了传统研究单位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另一方面,随着原生动物学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和更多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目前国内以原生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团队近百个,活跃在科研教学一线的会员达两百多人,其中3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科技工作者超过60%,明显呈现出知识化、年轻化的可喜趋势。
四年来,各类人才项目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15年宋微波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张龙现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4年和2015年冯耀宇教授和缪炜研究员分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5年冯耀宇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5年高珊教授和龚骏研究员获得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6 年龚骏研究员获得中科院拔尖青年科学家项目,2016年冯耀宇教授、缪炜研究员和张龙现教授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6年李建华教授入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7年高珊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和中国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奖”,2017年高凤博士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7年顾泽茂教授入选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体系寄生虫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等等,还有一批我会会员入选各级省市的人才计划。为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的美好明天储备了重要的人才资源。
四、稳中求新,推进学会自身建设
作为中国动物学会的二级学会,我分会与总会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认真贯彻执行中国科协和中国动物学会相关规定,一方面,加强学会的日常管理,注重通过微信/QQ群和学会网站等方式促进会员间的交流,并掌握和更新会员的重要研究成果信息。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1)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创新,形成了偶数年青年学者讨论会,奇数年全体学术讨论会和适时专题讨论会相结合的更立体全面的会议组成形式,并建立了相应的会议申报、组织和实施等制度;2)表彰制度的建立和创新:自2015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中国原生动物学青年科技奖”,旨在发现和表彰具有突出的学术成绩、学风端正、有望进入领域前沿的原生动物学青年科技人才。同时,学会从2017年开始,设立了“中国原生动物学杰出贡献奖”,以表彰在我国原生动物学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建立了相应的评选和奖励条例;3)理事会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不仅注意培养和吸收优秀的会员进入理事会,增强理事会的出谋划策和领导能力,并不断扩大理事会成员的地域分布和优化年龄结构,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学会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而且逐渐形成了全体理事参与、常务理事为中坚、理事长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既兼顾了民主与集中,又保证了决策的公正与高效,为我分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五、经费收支情况
本届理事会的经费开支主要根据“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理事会费管理办法”管理理事会费。于2013年第九次代表大会期间收取的理事会费共54500元,过去四年主要用于资助广州青年学者讨论会餐费、烟台学术讨论会优秀报告奖奖金和水晶奖牌制作费、上海青年学者讨论会优秀报告奖奖金、拉萨专题讨论会餐费、荣誉理事和杰出贡献奖等水晶奖杯制作费、和快递费等,目前余额31831.6元(见表1)。
四年间分别召开的广州青年学者讨论会、烟台学术讨论会、上海青年学者讨论会、拉萨专题讨论会和武汉青年科学家论坛的经费收支学会不予参与,均由各承办单位负责,收支基本持平,承办单位均有承担(两千至两万余元),见表2-6。